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3日电(记者 栗顺平 见习记者 李国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令人鼓舞,二十大全面擘画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中小学做好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力量源泉!朔城区第四中学校正是立足于此,构建了“四四四”德育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四中特色的德育教育之路。
四个活动周教育
创建“四个活动周”,使德育工作形式活泼,生动形象,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个活动周”包括“读书”“艺术”“科技”“体育”四个活动层面。每学期重点开展两项活动,四月份第一周为“读书周”;六月份第一周为“艺术周”;十月份第一周为“科技周”;十二月份第一周为“体育周”。学校将这些活动与常规德育工作、重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给全校德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德育工作周周明,月月新,德育之花永葆青春活力,常开不败。
为了将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典型,抓细节,抓落实。每年四月份的“读书周”活动,都要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邀请少工委、教育局、课外辅导员、家长代表参加,校长做动员讲话。中小学政教处出台了《读书方案》,组织班主任利用晨会、班会时间向学生做了广泛宣传,各班制定了工作目标,有计划、有任务、有检查。初中班级按照年级特点,有的指定书目阅读;有的与阅读名著要求结合起来;有的进行积累阅读;有的和党的重大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读书周”年年都有新主题。小学要求学生阅读和家长陪读相结合,不拘形式,注重实效,力争每天空出一小时时间进行阅读。学校整合资源,适时在教学楼各层设置书架,摆放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以满足学生阅读之需。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可以随便翻、随便看、随便带回去阅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习惯,没有发现书籍破损和丢失现象,使得全校读书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学期末,全校组织开展读书成果展评,对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六月份开展“艺术周”活动,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艺。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艺术细胞的形成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养成的。鉴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开展“艺术周”的初衷,就是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艺术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努力培养兴趣,善于发现生活之美,我们人人都能成为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家。经过宣传鼓动,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进行艺术创新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艺术周”开幕式现场,“百米长卷”亲子绘画书法作品现场创作将“艺术周”开幕现场推向高潮。在“艺术周”活动中,学生以班级为主阵地,创作了手抄报、书法、绘画等作品,学校摘选优秀作品张贴于教学楼醒目位置,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小学生排练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有的节目还参加了朔州市“艺术节”“教师节”文艺汇演,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十月份举办的“科技周”活动,进行了“航模”“无人机”展演,初中学生结合理、化、生课程和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了实验仪器,教具。有的学生还制作了机器人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培养了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十二月份的“体育周”活动,旨在落实全民运动和教育部推进实施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每天不少于一小时”计划要求,鉴于学校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多、活动场地窄等客观实际,实行中小学分部活动,小学生以室内活动为主,兼及艺术体操、武术、游戏等运动;初中生实行大课间活动,保证每天半小时大运动量,长期坚持,雷打不动。初三学生再增加半小时晨练时间,活动项目以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为主。学校修缮运动场地,开辟篮球、乒乓球场地,尽可能满足学生课余之用。全校师生面貌焕然一新,体育锻炼蔚然成风。学生体质增强了,学习精力增加了,形成了良性循环态势。过去不少家长担心四中没有运动场地,体育不达标,影响学生升学。如今看到学校变化之大,今非昔比,非常满意。的确,办学理念的转变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办学的成败。我们认为,尊重教育规律,与时俱进,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个仪式教育
创新“四个仪式”教育,使德育工作贯穿始终,学生终身受益,心怀向善,担当职责,报恩母校、社会。
“四个仪式”:1.中小学起始年级入学教育;2.小学生加入少先队教育;3.中学生入团教育;4.小学六年级,初三年级毕业生教育。
每年秋季开学伊始,举行中小学起始年级新生入学大会。创新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一是家长和新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师资力量、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二是让学生了解纪律和规章制度,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三是班主任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制定班规和班纪,使学生有章可循。在新生入学大会上,围绕“今天你以四中为荣,明天四中以你为荣”主题,校领导殷切希望同学们做一名优秀的四中学生,并提出具体要求。同学们普遍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了四中大家庭的温暖。
小学入队仪式庄严而隆重,队员们个个意气风发,校领导亲自为他们系上红领巾,一张张稚气未脱的笑脸流露出的是自信和从容。
初中学生入团仪式教育,同学们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担当和责任,认识到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先锋队组织,肩负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已成为学生的普通共识。
毕业班典礼仪式邀请家长代表和辅导员参加,毕业生代表说:“四中母校培养我们成人成才,感谢母校,我们永远难忘!我们将带着四中优良传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受用不尽!”家长代表的发言也同样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我们始终认为,学校德育工作不是空洞的,枯燥的,而是形象的,可感可亲的,关键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只要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怀揣做好教育工作的惴惴之心,就一定能够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地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个体验教育
开展“四个体验”活动,使德育工作有根有源,学生感同身受,唤醒对家乡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洗礼。
徒步远足活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这项活动,既是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又是学生自我超越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来的青春风采,体现出来的团队精神,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焕发出来的助人品格,都是课堂教学中难以见到的。本学期,我们组织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学生徒步参观朔城区金沙植物园,学生开阔了视野。远足路上,垃圾、污水等表面环境问题时时映入眼帘,很多同学表现出对周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少同学在作文、日记中都写到了这类问题,流露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远足活动,起到了磨炼学生意志,锻炼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作用。
家乡地域文化体验。家乡地域文化是最天然、最原始的家国情怀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地域文化体验,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最直接的方式。朔州市地处雁门关外,介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过渡带,是古战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了崇福寺、敬德公园、朔城区北街民俗民居。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增长了不少历史知识。如参观崇福寺,了解了辽代建筑的特点,民族融合的进程,独特的辽代文化等;在敬德公园,同学们了解到蔚迟敬德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朔州人民的骄傲;参观北街民俗民居,同学们了解了民俗民居的变化过程,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艰朴,持家创业、淳朴厚道。不少学生在参观现场,发出啧啧赞叹;还有的学生说:“原来家乡这么美丽啊,有这么多的历史故事。”爱家爱国的情怀自然萌发、生成、扎根。
红色文化体验。我们用红色文化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教育,既是继承传统,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红色文化渗透课堂。二是观看红色爱国影片。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三是组织学生参观塞北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陈列有早期朔州籍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资料;还有朔州军民抗击日寇的英勇壮举;更有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发展图片。通过参观,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自觉把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效家乡祖国。
军营生活体验。聘请退役军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指导学生军姿、队形、队列;邀请朔州消防支队官兵到学校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和消防安全演练,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到朔州军分区直接体验军营生活。在以往的教育中,靠单一的说服教育,难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展“体验军营,塑我军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热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观念悄然形成,学生的思想纪律松懈状况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德育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点滴中收获实效;德育工作也非一成不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我们四中德育队伍将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合力谋新局,蓄力再出发,使四中学子都能以知砺志,以德立身,立足社会,立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