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5月4日电(记者 栗顺平 通讯员 韩银桃)近年来,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始终坚持从朔州市人社工作中心大局出发,以维护朔州经济开发区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中心,创新构建“1234”劳动监察工作机制,全力为朔州经济开发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与朔州市人社营商环境争先创优提档增速、保驾护航。
树牢“一种理念”,擦亮社情民意“晴雨表”。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将监察执法从“事后查处”向“事先预防”的理念转变,秉承“优化硬件、方便群众、靠前服务”的原则,树立“初次举报及时办、重复举报重点办、上级交办马上办”的工作导向,做到主动服务群众有“温度”、解决急难愁盼有“力度”。增派骨干力量,为妇女、残障人士等弱势工作群体开启“绿色通道”,对案件投诉人“上门式”服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切实保护。2022年,朔州经济开发区共受理投诉举报拖欠工资案件64件,为310多名劳动者追回拖欠或克扣工资490万余元。
聚力“两个抓手”,打好工作联动“组合拳”。一是聚力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包案制度。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系统梳理突出投诉线索,逐一明确包案领导和办案人员,形成“一案一策一专班”的工作机制,通过带信下访、座谈交流、现场会商等方式,全力化解劳动信访难题。2022年先后20余次专题调研督导信访问题,“点穴式”调度研商疑难信访举报24件。二是聚力加大部门联合惩戒力度。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与公安、法院等相关执法部门保持高度联系,依法严厉打击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对查实存在欠薪且拒不履行清偿责任的欠薪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一律顶格处置。今年,朔州经济开发区劳动监察部门联合朔州经济开发区公安、信访等部门,先后赴深圳、太原两地抓捕多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涉嫌人员,成功帮助114名农民工追回工资381余万元。
突出“三项重点”,架好提质增效“助推器”。一是严把“首道关口”,办好初信初访。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制定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坚持“谁首办、谁负责”,每月调度通报初信初访办结率、化解率,层层传导压力。今年来,办结各类举报件化解率达100%,重访率为0,做到初信初访“零积压、零搁置”,实现“案结事了”。二是注重“齐抓共管”,压实责任驱动。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构建联动机制,贯通劳动监察、信访中心和园区中心“三个责任”,做到业务内信访举报查处到位、反馈到位,业务外信访举报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群众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的要求,确保劳动者诉求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办。三是强化“办案速率”,补足工作短板。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针对案件处置期限过长、回应群众关切较慢等难题,初步形成“精准研判、高效流转、快查快结、及时反馈”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做到普通案件当日结、轻微案件3日结、重大案件当月结。2022年朔州经济开发区劳动监察办案时间由以往的平均25天下降为平均10天内办结。
做好“四篇文章”,搭好劳动关系“连心桥”。一是做好开门接访文章。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公开接访工作机制,将每周一设为公开接访日,通过公开接访、来访约访、机关候访,做到倾听问题、化解矛盾。督促朔州经济开发区广泛开展“开门迎访”,提升基层接访“温度”和吸附能力。二是做好反馈化解文章。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在案件调查的前期、中期、后期3次反馈,把反馈贯穿案件办理全流程,做到事前反馈有速度、事中反馈有温度、事后反馈有满意度。三是做好宣传教育文章。朔州经济开发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宣传月活动,先后赴43家企业宣传发放《劳动保障法律汇编》等资料6000余份,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知法懂法能力,逐步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四是做好典型示范文章。累计推送劳动监察工作讯息30余篇,两个案例成为朔州市典范案例,受到省、市级官方媒体的广泛关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